火博体育

当前位置:火博体育 > 科技资讯 > 广东科技

GDP破3000亿元海珠如何实现进阶?

时间 : 2025-02-11 08:58:26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

海珠区琶洲西区无人机航拍图。南方日报记者 钟志辉 摄


  多项增速“领跑全市”,海珠经济总量再突破一个整数关口。

  2月7日,在“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堂,海珠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透露:

  GDP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同比增长5.4%,GDP、固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4项重要指标增速均“领跑全市”,以广州1.2%的土地面积创造出近10%的经济总量,经济贡献率全市第2。

  这意味着目标与成就互不辜负:海珠如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的2025年目标值,如果以100亿元为一个台阶,从2020年至今,海珠GDP总量已经迈过十个台阶,成功实现“十连跳”。

  海珠是如何做到的?未来又将如何再攀高峰?从海珠的这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南方日报记者 吴雨伦

  3000亿元,从何而来?

  这几年,外部环境发生诸多变化,经济运行面临压力。每向前一步,都是“顶风破浪”。

  海珠是如何“逆风开船”的?

  从结构看,产业发展稳中向新。作为中心城区,海珠的产业结构中,规上服务业保持高位运行:1—11月(错月数据),海珠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2%。

  可以说,服务业稳,经济发展就稳。

  一方面,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发挥了很大作用,它们引领行业浪潮,腾讯、头条、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型企业高速增长,带动全区规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5.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24.1%。

  另一方面,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海珠也做到了“实新兼备”。

  海珠在全市率先推出数字营销产业政策,第三届算法大赛汇聚全球精英,超100个大模型项目集聚发展、超50家大模型企业实现盈利,低空经济引育32家重点企业、谋划20条首批线路、落地12个应用场景。

  但要深入理解海珠GDP突破3000亿元背后的产业逻辑,仅看这些数据是不够的。因为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数字的跳跃,最根本的是不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产业体系的不断迭代升级,带来生产力的不断跃迁。

  2024年2月16日,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面世,数天后,在2024年海珠区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珠就以Sora为例,用“超乎想象”来形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

  回过头再看,这种形容就像一种决心:海珠将努力发展大模型。

  去年来,海珠主动竞逐大模型赛道,在广州市的支持下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率先出台首个大模型应用示范区政策。

  今年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珠再提DeepSeek、“杭州六小龙”,瞄准科创最前沿,从中可见其期待涌现出更多颠覆性、领跑型的成果,让企业家当创新主角的迫切之心。

  当我们把观察的时间维度拉得更长,就会发现海珠有着因时而变的产业迭代能力。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重要工业企业在海珠创立,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的工业发展播下种子。新中国成立后,3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陆续落地海珠,形成规模宏大的工业区,声名远扬的“工业大道”由此诞生。

  但从十几年前开始,海珠工业经历了转型阵痛。

  2007年5月,广州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环城高速公路以内184家企业的搬迁、整改或关闭,海珠95家工业企业要在2015年底前关停或搬迁,其中包括万宝冰箱、五羊摩托、广州锅炉厂、广州造纸厂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

  直到2010年前后,海珠工业企业大规模迁移才趋于稳定。当时已实际迁出68家,减少产值估摸达83亿元,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010年)的30.4%。

  海珠主动以“产业迭代”化解这场阵痛,一方面制胜新赛道,瞄准了当时新兴的产业方向,2014年,海珠区提出在琶洲建设电子商务总部集聚区的构想;次年,就引来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国美四大巨头拿地入驻。后来这片名为琶洲的土地接连冲上福布斯全国十大CBD榜单。

  另一方面,海珠冲出中低端,加速向集约高效的都市型转变:2021年底,海珠区重启“都市工业”,率先在广州中心城区提出将都市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新着力点,主动探索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都市工业业态。

  在广州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后,2022年7月,《广州市海珠区促进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出台,从做强制造业、稳定供应业、打造特色园区、支持创新项目落地四个方向发力,最高奖励1500万元。

  不难看出,每次海珠都能因势而动,进行恰到好处的“赛道转换”。

  是谁托举起了海珠?

  当我们把观察的维度再缩小,把这3000亿元,具象到每一个“海珠合伙人”关于高质量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关于“只争朝夕”的故事,也看到了关于“超越奋进”的故事,正是这些“合伙人”托举起了“璀璨明珠”。

  “海珠合伙人”从钱塘江走到珠江边,从西湖走到海珠湖,2023年,有一只“蚂蚁”不停地游走。

  最终,这只“蚂蚁”在海珠埋下新的种子,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扎根发展,蚂蚁集团成为一家真正的海珠企业。

  这都源于一次偶然的扫楼中,海珠区投资促进局工作人员发现了蚂蚁项目的招商线索,主动靠前服务,推动了蚂蚁集团数字营销中心落户,于2023年12月正式开展业务。

  “蚂蚁与海珠双向奔赴,新公司从动念到落子,仅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这受益于海珠区独具特色的‘海珠合伙人’制度,也充分展现了海珠区只争朝夕的效率。”海珠招商引资的效率之高获得了企业的点赞。

  “海珠是风水宝地,海珠合伙人服务体系让我们倍感温暖和亲切。”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也说,2024年迁入海珠区后,中科云图迎来了喜事连连的一年:获批了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司的产品开始走向海外,在欧洲和东南亚等地陆续有了订单。

  去年11月,投资超过25亿元的三七互娱全球总部大厦顺利落成,超过3000名员工在此办公。

  “海珠区是三七互娱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支点,其‘数字经济示范区’的定位与‘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的潜力都让我们充满了信心。”在海珠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三七互娱党委书记、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军表示,在海珠,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三七互娱未来发展写下里程碑式的一页。